————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之《沂蒙壮歌》的最强音

作者:康有乐


厉彦林老师2021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沂蒙壮歌》,共分九个篇章,以“虔拜沂蒙山”开头,前四章详细阐述了沂蒙老区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五、六、七章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沂蒙样板,第八章探讨了沂蒙发展的“红色引擎”,对沂蒙精神的提出、发展轨迹进行了详细梳理,进一步探寻沂蒙精神的内涵。第九章畅想美丽中国的沂蒙版面,以“江山如画”作为结语。这部作品目前已经荣获了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入选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奖,其他的奖项和荣誉称号更多,我们几乎可以忽略掉这部作品的这一揽子奖项和称号,因为假若一条一条都列出来的话,可能会比得上本书九章的目录还长。

细细地读过《沂蒙壮歌》,才会发现,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才是时代的最强音。

《沂蒙壮歌》的最强音,在于壮,是波澜壮阔的全景展示。

厉老师从年轻时就开始,跑遍了沂蒙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沂蒙发展的点点滴滴。一直到花甲之年,还亲身体验《蒙山深处》,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七代蒙山守护人杨希路的感人事迹诉诸于报端。他紧扣时代脉搏,所有作品,都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沂蒙壮歌》全景式展现了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宏大历程,深刻反映了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沂蒙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党建引领、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还体现了党群同心的依存关系‌。是融合了各个不同的时代,以崭新的视角书写沂蒙,通过真实的数据和真切的感受,书写了沂蒙当下的新气象,文中一个个充满泥土气息的地名、人名、农作物名,更加渲染了具有红色基因的沂蒙发展史,为沂蒙山打开了一扇全景天窗。

《沂蒙壮歌》的最强音,在于歌,是沂蒙精神的深情讴歌。

厉老师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和对时代精神的提炼,不仅具有高超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全社会的时代价值。这部作品超越了具体地域的限制,将“沂蒙精神”放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史中进行定位和研究,展现了“沂蒙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中的重要价值‌。厉老师通过历史的再现,再现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通过现实的真人真事,诠释了一代代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为时代的主旋律引吭高歌,为沂蒙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沂蒙壮歌》的最强音,在于沂蒙,是这片红色热土的赤子情怀。

厉老师的作品情感饱满,手法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通过大量的人物采访和资料查阅,以独特视角叙述人物命运和故事,使得作品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作家,他把双脚深插肥沃的大地,把人民装在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每一件作品都不辜负时代、人民和作家良知。他的作品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读罢感觉豪情万丈,为沂蒙情点亮了又一缕绽放的火花。

总书记强调:“文学是民族的精神火花,时代的前进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体现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学是高雅、高尚的,高尚的文学使人高尚、向上,能让头颅更高昂,筋骨更健壮,心灵更自由。读罢《沂蒙壮歌》,才知道,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在于壮,在于歌,在于沂蒙,是我们沂蒙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