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秋夜,明珠生辉。10月24日、25日晚,济南珍珠泉宾馆明湖厅,铜板声声,喝彩阵阵。两场山东快书保护传承展演在这里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曲艺盛宴, 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传承。

展演现场,各流派名家荟萃,共襄盛举。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孙海翔副院长;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夏源主任;原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郭学东主任;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慈建国主席;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山东快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洪胜先生;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王连成副会长;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解喜兰副会长;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杨建国副会长等众多前辈名家坐镇台下,见证着这门古老艺术的薪火相传。

新枝吐蕊,童声琅琅传古韵
展演在来自全国多地曲协选送的少儿山东快书作品中拉开序幕。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唱腔,将传统段目演绎得别有韵味。孩子们手执铜板,眼神坚定,举手投足间已然透出专业风范,让人不禁感叹:山东快书的种子,正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高派山东快书创始人高元钧大师嫡孙,十岁高明的登台,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年仅幼学的他,落落大方地表演了山东快书的经典作品《闯红灯》,清脆的嗓音伴着娴熟的铜板,一招一式间流淌着高派艺术的血脉。稚嫩却坚定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大师血脉与非遗技艺的美妙相遇,更让人感动于山东快书艺术代代相传的勃勃生机。



随后,阴军、李东风、蓝海、罗广兴、项辉、王超、赵磊等各流派名家轮番登台,他们的表演或豪放粗犷,或细腻传神, 将山东快书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掌声此起彼伏。

薪火相传,高派一脉展新姿
在众多精彩节目中,高派山东快书的传承展示尤为引人注目。高派山东快书第三代、第四代传人的表现,令人振奋。

其中,郭育玮、王俊熙两位年轻学子带来了高派名段《李逵夺鱼》。他们铜板翻飞、表演细腻、身段漂亮,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一招一式,既得高派真传,又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恰似老树冒新芽。


更令人振奋的是,同样就读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孔艺帆、王禹兮两位姑娘,以一段《鲁达除霸》震撼全场。这个作品承载着山东快书诞生之初的记忆,正是当年高元钧大师亲自灌制唱片,并以此将这门艺术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的经典之作。两位姑娘的演绎,既保留了高派艺术的精髓,又注入了年轻人的诠释,让这一经典段目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继往开来,传承路上薪火燃
此次展演充分展现了高派山东快书传承的有序与活力。从高元钧大师奠定艺术根基,到高洪胜先生承前启后,再到如今年轻一代传人的精彩呈现,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血脉得以延续和发展。展演现场,多位正在潜心学习山东快书的年轻学子专注观摩,凝神领会名家前辈的一招一式,眼中满溢着对艺术的虔诚与向往,恰似山东快书百年发展的缩影和传承的宏伟画卷。

展演结束后,高洪胜先生与参演后辈热情交流并合影留念。其间,高洪胜先生格外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特意驻足为刚刚献演《鲁达除霸》的孔艺帆和王禹兮进行现场指导。他细致点拨表演细节,亲自示范身段语气,那份倾囊相授的专注与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令在场所有人动容。这一刻,老艺术家的谆谆教导与年轻学子的虚心求教相映生辉,快门声不仅记录下亲切交流的瞬间,更定格了高派艺术在真切关爱中薪火相传的深厚意义。

源远流长,各派共谱新篇章
纵观整场展演,不仅有高派艺术的精彩呈现,各流派同样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正是山东快书艺术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各流派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山东快书的传承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铜板声声,传承的是技艺,更是精神;掌声阵阵,鼓舞的是表演,更是坚守。这个秋夜,我们看到了山东快书穿越时空的魅力,更看到了它走向未来的希望。这门深深扎根于齐鲁大地的艺术形式,正因为有了一代代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才能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山东快书的未来,必将因为这些年轻的面庞而更加精彩;这门古老艺术的篇章,必将由新一代续写得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