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你去过南京最大的古民用建筑群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历代文人的笔墨总是对“杨柳”情有所钟常用它来描绘水乡山村、田园诗画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南京江宁有一处缘水而建的杨柳村在湖光山色之间一座座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高门深宅掩映其中南京地区民用建筑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住宅建筑群——杨柳村古建筑群就位于这里地处上秦淮河

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山东21次、2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山东深入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跋山遗址、赵家徐姚遗址、岗上遗址、西孟庄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琅琊台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次、项目24项。1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获奖年度:1990时代:龙山、岳石文化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山东后李春秋车马坑和

陕西考古发现唐代太仓粮仓11座

记者11月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相关区域进行考古,共清理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来源:央视新闻)

香港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10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简报会,宣布2024年3月,渔护署于赤洲岛发现疑似古生物化石,经研究后,确认为恐龙化石,初步估计属于白垩纪时期。(来源:中国新闻网)

成都古镇众多,夹关古镇你绝对没去过

在成都西南方向有一处景色优美气候湿润的村庄,身处啄子山和胡大岩之间,才有了夹关古镇的名字,整个古镇处于丘陵地带,中间还有白沫江穿行而过,这里的山和水都是真实存在,并没有人工建造的痕迹,南宋名人也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很长时间,古时候这里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茶马古道的关键节点,两千多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山川草木早就已经枯萎了,就连房子上的漆都脱落了,好在留下了些许痕迹,比如驿道、古桥、寺庙,过去这里人

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开馆

记者从11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2024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面向公众集中呈现陶寺遗址考古研究成果。据介绍,博物馆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将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来源:新华社)

从象牙权杖到神王雪糕,上博考古展呈现江南古人的巧与萌

良渚遗址,是本次杭州亚运会的火种采集地,也是实证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地点。上海博物馆近日推出“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这是继去年举办“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之后,“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二个展览。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

先睹为快!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 一大批文物首次亮相

圈粉无数的三星堆又有新消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7月27日起试运行不少“堆圈”明星首次亮相一起去看看新家和住户都长什么样三星堆再上新!等你来打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外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面积5.4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套)△园林景观融于其中,让园区仿佛一个生态公园。△新馆内景。△新馆内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首次展出文物近600余件(套)一起看看 谁最让你心动!先睹为快!三星堆

黄河流域发现百万年连续古人类文化遗存

本报西安7月10日电(记者龚仕建、张丹华)在近日举行的“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2021—2022年,在南洛河流域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厚达24米的地层堆积物,发现了距今110万至3万年左右长达百万年、基本连续的古人类文化遗存;2019—

明代御窑出土瓷器特展开幕,恭王府乐道堂展厅迎“首秀”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明代的花盆、蟋蟀罐、鸟食罐长什么样?今天,“四时花开——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明代瓷器恭王府博物馆特展”在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这也是乐道堂展厅的首次亮相。明代御窑出土瓷器特展开幕,恭王府乐道堂展厅迎“首秀”。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展出景德镇御窑遗址发掘出土并修复的明代花卉主题瓷器99件(套),其中不乏孤品和珍品。展览

“2023丝绸之路周”推出敦煌主题大展

新华社杭州7月12日电(记者冯源)“都护西域骑都尉”,这枚记载有官职的汉代简牍见证了近2100年前,西汉中央政权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历史。这件简牍千里迢迢从甘肃来到浙江展出,还见证了一段历史佳话: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家乡就在如今的浙江。  据史料记载,郑吉是会稽山阴人,此地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他从普通士卒起步,在西域立下大功,后被朝廷封侯。对于郑吉的贡

西安博物院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提升公益效能——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本报记者 张丹华  图①:观众在西安博物院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图②:展品鎏金嵌料鹰饰件。  图③:西安博物院小雁塔。  图④:西安博物院外景。  图⑤:展品秦高足玉杯。  图⑥:展品唐代仕女俑。  图②至图⑥均由西安博物院提供

原始先民的“豪宅”原来是这样的

蒙城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距今约4800-4300年,遗址分为两期:一期为大汶口文化,二期为龙山文化。尉迟寺遗址一期文化的发现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尉迟寺类型。那你知道蒙城尉迟寺遗址都有哪些重大发现吗?尉迟寺遗址聚落复原图原始先民的“豪宅”遗址以红烧土广场为中心,分布大汶口文化时期大型红烧土排房14排73间,龙山文化时期房址8间,发现大量灰坑、祭祀坑以及墓葬、儿童瓮棺葬等

阿舍利石器组合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距今约10万年至4万年!

记者从今天(3月12日)在郑州市举行的2024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了解到,平顶山汝州温泉遗址发现了手斧、薄刃斧、大型石刀等阿舍利工具组合,这在中原地区是首次发现,在我国也极为罕见,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空白。(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