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非遗“西秦刺绣”造就锦绣产业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虎头枕、虎头帽、婚俗枕顶、百花帐、挂饰……陕西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9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千阳县的西秦刺绣产业园,领略西秦刺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了解到这门手艺帮助农民致富的神奇魅力。“合作社没有严格上下班时间,绣娘有时间就来领取材料,回家缝制,做完交回计工费。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计件工资,从几百到三四千元不等。有社员学会操作电动缝纫

“蜀”遇金熊猫 “绣”给全世界

9月10日,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倒计时9天,继标识、吉祥物、奖杯之后,金熊猫奖的又一重磅设计新鲜出炉:它是用蜀绣绣制而成的金熊猫奖获奖证书。其中的一针一线,都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也寄托着四川作为东道主的礼遇和祝福。绣制成品蜀绣,又名川绣,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被誉为“蜀中瑰宝”。蜀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

山东“85后”手艺人以古法制香牌 传播香文化

中新网山东青州9月13日电 (冷文雪 赵晓)“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四雅’之一,香文化源远流长。制作合香香牌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山东潍坊青州市非遗古法合香香牌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娜向记者介绍说,从事制香行业十年来,她始终遵守古法工序,传播香文化。李娜正在制作香牌。青州市委宣传部供图资料记载,中国香牌制作历史悠久,古人腰间常佩戴香囊、香牌。不仅是因其独具装饰性,更因其采用名贵香料制作,气韵优雅绵长

山东非遗传人创新守艺 提升传统文化“造血能力”

17日,孙膑拳传人刘路正与另外一名拳友切磋。在他们拍摄的“以拳会友”短视频中,钻拳、劈掌等武术招式,展示着孙膑拳这一山东古老拳种的独特风格。刘路自6岁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膑拳非遗传人刘海港习武,是孙膑拳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他在潍坊市安丘市创办了青云山武术馆,常年带领100余名中小学生习武锻炼。作为新生代传承人,“80后”的刘路还开设社交平台账号拍摄传统武术相关内容,提升孙膑拳的“造血能力”,目

山东:立足传统工艺 展现非遗魅力

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山东梆子小戏《鲁锦情》、街舞《年画街舞我来跳》……近日,2024年山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非遗)试点工作阶段成果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据介绍,展览包括“锦绣天章物华齐鲁”中国鲁锦文化艺术展和“中国鲁锦尚生活”文创设计展,展览将持续到8月11

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举办

10月26日,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开幕。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高志丹出席开幕式。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周进强致辞。大会以“尽享户外精彩 尽放创新活力”为主题,设置主题活动、体验表演、资源推介、赛事活动四大板块,旨在全方位展示户外运动产业的独特魅力与潜力,进一步促进文体旅产

春节申遗成功

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来源:新华社)

数字薪火队:数字手段为春节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当下,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青年学子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烟台市福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泰安市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以及藁城宫灯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春节文化调研实践活动,为传统年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的强劲动力。胶东福地:解码年俗里的文化基因在烟台市福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烟台调研小组一头扎进文化馆,在春节

51个案例入选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以下简称“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在各地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研究遴选并经公示,确定了51个典型案例。(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