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沂州古韵 文脉流长——首届临沂晒书节启幕

5月22日,由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沂市图书馆、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沂州古韵 文脉流长”首届临沂晒书节启动仪式暨古籍保护专题培训在沂水县院东头镇峙密山居举办。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勇慧,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伟,沂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海娟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同时出席活动的还有临沂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艳春、临沂市图书馆馆长诸葛祥途、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雪

美好夏日,非遗同行!2023山东非遗购物节火热开启

6月8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日照举办,一年一度的山东非遗购物节拉开帷幕。在东夷小镇活动现场,绿茶、黑陶、农民画、过门笺、五莲割花、葫芦烙画等40余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展销,吸引游客纷纷参与互动体验。即食海产品、杂粮煎饼、鲅鱼酱、京冬菜等传统非遗美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购买。非遗购物节线上活动同步开启。在天猫、京东“好客山东旗舰店”开设了非遗购

济南非遗“研学基地”创建工作组一行走进章丘区调研、评估

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对非遗保护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于今后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为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

山东青州:探寻县域非遗经济发展的密码

临近暑假,山东省青州市从事非遗电商生意的钱全旗,忙得不可开交。从老少皆宜的美食,到城市家庭喜欢的手工制作棉麻床上用品,钱全旗的店在端午假期开启前的7天销售额就突破了12万元。“店里销售的很多商品,都是根据当地非遗项目进行创意开发的,市场反响非常好。”钱全旗说,近年来,得益于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的扶持,他的工作团队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合作,进行非遗文创设计开发,不仅解决了多位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

贵州玉屏:非遗箫笛制作忙

7月2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泽松在自己制作的箫笛上雕刻花纹。  夏日时节,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箫笛生产进入忙碌期,各生产企业组织技术人员抓紧生产箫笛。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把箫笛产业作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对“老技艺”的传承及创新,使箫笛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箫笛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

紫砂非遗传承培训拓展新路

  图①:刘丹在给紫砂壶喷水加湿。  图②:爱德培训学校老师唐国忠在指导学员制作紫砂壶。  图③:本报记者白光迪(右)在学习紫砂壶制作技艺。  以上图片均由李昆摄  深褐色的泥块拍打成条,游尺在上面画出圆形,再将长方形的泥条粘合在围座四周,堆围成筒状结构,蘸水的毛笔轻轻掠过泥片连接处,用竹拍子从内抵

沪式旗袍、花丝镶嵌等16项非遗的故事,《正好遇见你》为何能讲得津津有味?

摘要:以“戏中戏”为叙事框架讲述非遗技艺和古代文物。缂丝大师曹美姐说,“一寸缂丝一寸金,费工、费力、费时,有些事不容易,但总需要有人去做”;玉雕大师说,“我们是守艺人,不是大师”;面点技艺师傅说,“一个芝麻,一个皱纹,往往就是一个作品的精气神”……非遗文化都市剧《正好遇见你》于6月3日全部收官。观众在35集的多单元故事中,不仅可以看到角色在职场中的蜕变,更可以了解包括花丝镶嵌、缂丝、沪式旗袍、玉雕

非遗传承 点亮多彩童年暑假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11岁的小学生韦雪菲;右图为韦雪菲跟着妈妈学习打油茶(照片均摄于7月6日)。韦雪菲说,以前都是妈妈打油茶给她喝,这个暑假她一定要学会打油茶,然后打给妈妈喝。  暑假期间,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民族文化进乡村、举办民俗体验活动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芦笙、民歌、蜡染、刺

贵州丹寨:“非遗小镇”看非遗

  7月2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小朋友与“南海醒狮”表演者互动。  当日,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幕。近年来,丹寨县万达小镇利用当地众多非遗项目,打造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小镇,为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人提供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传承百年技艺 临清贡砖再进故宫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庆安介绍临清贡砖。1月20日,游客在故宫游览拍照。图据新华社客户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闫雯雯  山东摄影报道  “如果以后故宫用上别处的砖,我就不再烧砖了!”  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赵回村的赵庆安,是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个从小在砖窑长大的中年汉子,带着华西都市报、封

古籍古画看中国|“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古都繁华盛景

熙熙攘攘的街道远来的骆驼队湍急的汴河水……昼夜更迭,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近日在广西南宁展出吸引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沉浸式观展《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创作团队邀请史学专家对画中人物的服饰、肢体语言、建筑风格等进行指导与研究结合声光电技术形成“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品长128米、高6.5米比原图放大了数百倍分白天和黑夜两个

展现中国非遗的非凡魅力——记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

  中英文短纪录片《万象中国》海外传播取得好成绩。图为第一季部分纪录片海报。出品方供图  近日,来自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策展人以及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齐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论坛设有新标识发布、主题演讲、代表性项目展示等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建立非遗智库  2022

贵州荔波:布依族扎染为妇女撑起“就业伞”

布依族扎染工艺即在织物染色之前做一些扎结处理,使部分区域在染色的过程中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布依族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纺织品染色工艺。  何茂晴是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州级传承人,在传统布依族村寨长大的她,从小就跟在奶奶身边学习布依族传统染布、织布、刺绣等手工艺。  凭借着一双巧手,何茂晴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县城内的荔波古镇办起了一家扎染工

高奢定制从大凉山来 彝绣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彝绣与高奢结合,成传统技艺推广新路径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51年前,10岁的阿西巫之莫坐在火塘前,看着妈妈手中的针线在布料上穿梭,一朵朵索玛花跃然布间。当时的她不曾想过,未来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够代表大凉山登上国际舞台。51年后,作为彝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的彝绣作品被国际大牌看中,并成为设计元素登上国际市场,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去到世界各地。阿西巫之莫与她的刺绣笔记本 图据受访者半世纪的时光,阿西巫之莫用一针一线,将

山东:拓展“非遗+”新场景添彩群众美好生活

▲潍坊非遗老猫花灯受到游客喜爱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文/图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强调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山东省近年来借力理念之变和场景创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非遗跨界闯市场,令其以更广泛的传播、更灵活的手段积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沉浸式体验进景区尝一块花香沁心的鲜花饼